松江宝云寺记

松江宝云寺建成于唐大中十三年(859年),位于今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。相传“宝云寺”曾有1048间,梵宇轩昂,绵延数华里,号称“江南名刹之五,华亭之最”。由于饱经自然灾害及战火沧桑,“宝云寺”屡修屡毁。元代重修时住持净月立碑,牟巘撰文,廉密知儿海牙(汉名廉恂)篆额“重修宝云寺记”,碑文《松江宝云寺记》由赵孟頫书,当地人均将此碑称“子昂碑”。光绪版《重修华亭县志》载“咸丰十一年毁于兵”,仅存山门及“子昂碑”。1966年,山门及“子昂碑”均被人为毁坏。碑额及不足原碑十分之一的残碑(共70余字)现存于亭林镇政府内。

赵孟頫所书《松江宝云寺记》有两个版本,五十四岁赵孟頫所书的《松江宝云寺记》,此时正值他书法炉火纯青、渐入化境,可称为极品。 另一个版本是碑拓本。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号称“清代校勘第一人”的顾千里及“清代藏书家”瞿镛珍藏的《松江宝云寺记》碑拓。

《松江宝云寺记》是一件命运多舛的名迹,项元汴收藏前曾被村民糊壁,添过伪印,民国期间被制成“影拓本”,经徐宗浩付梓后名扬海内,屡经翻印,成为赵体标准。而真迹去向,现在已不得而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