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 411, 2025-08-07, 丧乱帖

《丧乱帖》是王羲之为表示自己的无奈和悲愤之情所作。叛军作乱,王家在琅琊的祖坟遭到兵火破坏,时年五十余岁的王羲之书道已然大成,却无力为祖宗做些什么,心中难过之极,写出的字全都由心而发,遂写作信札《丧乱帖》,反映了丧乱时期王羲之痛苦不安的情绪。因作者无意于书法,故字迹越见自然,这种体式的字应更近王羲之书法的本来面貌。 羲之顿首:丧乱之极,先墓再离荼毒,追惟酷甚,号慕摧绝,痛贯心肝,痛当奈何奈何!虽即修复,未获奔驰,哀毒益深,奈何奈何!临纸感哽,不知何言!羲之顿首顿首。

post 409, 2025-08-04, 羲之数帖

初月二日羲之頓首。忽然今年感兼傷痛切心。奈何奈何。念君哀窮不已。羲之皇恐。 侍中書白。涂侯遂危篤。恐無復冀。深令人反側。 發瘧,比日疾患,欲無賴。未面邑邑,反不具,王羲之〔白〕。 四月廿三日羲之頓首,昨書不悉,君可不?腫劇憂之,力遣不具。 得告,承長平未佳,善得適適,君如常也。知有患者,耿耿。念勞心,食少,勞甚頓,還白不具。王羲之再拜。 事长毕,举宅陨绝。当复奈何!穆桓不可忍见,但有塞鲠。

post 408, 2025-08-03, 羲之数帖

得书帖 廿二日羲之報,近得書,即日又得永興書,甚慰,想在道可耳。吾疾故爾,沈滯,憂悴解日。面近不具。羲之報。 一日一起帖 吾昨得一日一起,腹中極調適,無所為憂,但顧情不可言耳。 不快帖 知足下连不快。何尔?耿耿!差将适。吾积羸困,而下积日不断。情虑尚深,殊 乏自力。不能悉。 丹杨帖 知比得丹杨書,甚慰。乖離之歎,當復可言。尋答其書,足下反事復行,便為索然,良不可言。此亦分耳,遲面具。 有书帖 昨近有书至此,故不多也。迟其书,不悉耳。羲之白。 灵柩帖 兄靈柩垂至,永惟崩慕,痛貫心膂,痛當奈何計

post 407, 2025-08-02, 羲之昨书帖州民帖

四月廿三日羲之頓首,昨書不悉,君可不?腫劇憂之,力遣不具。 州民王羲之死罪:贤弟逝没,甚痛。奈何!白牋不备太尉,门左不可言。同此酸慨!王羲之顿首

post 406, 2025-08-01, 羲之奉告帖小祥帖

羲之白:奉告慰,反側。伏想比安和,伯熊過見之,悲酸,大都可耳,惟垂心,羲之平平,一日白比具。   二月廿日羲之頓首,二旬期等小祥,日近傷悼深至,切割心情,奈何奈何。近得告為慰,力及數字,王羲之顿首。

post 405, 2025-07-31 落花

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,小园花乱飞。参差连曲陌,迢递送斜晖。肠断未忍扫,眼穿仍欲归。芳心向春尽,所得是沾衣。

post 404, 2025-07-27 师说

师说 韩愈   古之学者必有师。师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。人非生而知之者,孰能无惑?惑而不从师,其为惑也,终不解矣。生乎吾前,其闻道也固先乎吾,吾从而师之;生乎吾后,其闻道也亦先乎吾,吾从而师之。吾师道也,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?是故无贵无贱,无长无少,道之所存,师之所存也。   嗟乎!师道之不传也久矣!欲人之无惑也难矣!古之圣人,其出人也远矣,犹且从师而问焉;今之众人,其下圣人也亦远矣,而耻学于师。是故圣益圣,愚益愚。圣人之所以为圣,愚人之所以为愚,其皆出于此乎?爱其子,择师而教之;于其身也,则耻师焉,惑矣。彼童子之师,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,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。句读之不知,惑之不解,或师焉,或不焉,小学而大遗,吾未见其明也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,不耻相师。士大夫之族,曰师曰弟子云者,则群聚而笑之。问之,则曰:“彼与彼年相若也,道相似也,位卑则足羞,官盛则近谀。”呜呼!师道之不复,可知矣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,君子不齿,今其智乃反不能及,其可怪也欤!   圣人无常师。孔子师郯子、苌弘、师襄、老聃。郯子之徒,其贤不及孔子。孔子曰:三人行,则必有我师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,师不必贤于弟子,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,如是而已。   李氏子蟠,年十七,好古文,六艺经传皆通习之,不拘于时,学于余。余嘉其能行古道,作《师说》以贻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