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 167, 2024-03-20 周郑交质
郑武公、庄公为平王卿士。王贰于虢,郑伯怨王。王曰:“无之。”故周郑交质。王子狐为质于郑,郑公子忽为质于周。 王崩,周人将畀虢公政。四月,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。秋,又取成周之禾。周郑交恶。 君子曰:“信不由中,质无益也。明恕而行,要之以礼,虽无有质,谁能间之?苟有明信,涧溪沼沚之毛,苹蘩蕴藻之菜,筐筥錡釜之器,潢污行潦之水,可荐於鬼神,可羞於王公,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,行之以礼,又焉用质?《风》有《采蘩》、《采苹》,《雅》有《行苇》、《泂酌》,昭忠信也。”
post 164, 2024-03-12, 古诗数首
怀君属秋夜,散步咏凉天。空山松子落,幽人应未眠。 林中观易罢,溪上对鸥闲。楚俗饶词客,何人最往还。 山际见来烟,竹中窥落日。鸟向檐上飞,云从窗里出。 垂緌饮清露,流响出疏桐。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。 白发三千丈,缘愁似个长。不知明镜里,何处得秋霜。
post 163, 2024-03-09, 草书千字文
智永为王羲之七世孙,所以姓王。他生活在陈隋时代的绍兴。他曾经写过一千多本真草千字文。然后挑出自己满意的800本分发到江南的各个寺庙。他的草法中规中距,是临习草法的教科书。可以看出,孙过庭对智永的千字文下过功夫。
post 162, 2024-03-06, 怀素自叙帖 2
记得黄简(香港城市大学)评价怀素草书是游丝草,即大多是线条。根据孙过庭得说法。“真以点画为形质,使转为情性;草以点画为情性,使转为形质”。所以黄简批评的是怀素多使转而少点画。细致的观赏怀素的字,我觉得黄简的批评有点过。须知怀素运笔极快,有些笔画(或是点画)只是略带过而没有详细交代(这可以说是一个遗憾,但可以理解)。但是仔细研究点画是比较清晰的。 孙过庭下面的话我是很同意的。他说“草不兼真,殆于专谨;真不通草,殊非翰札”。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只会写草书不兼通真书(即楷书),其危险是太专一。我的理解是体现草书性情的点画会写得不到位。如果一个人只会真书而不通草书,那么他写出来的就不算书法。我的理解是这个人写真书时,使转会不到位。我们知道张旭的楷书也很妙。怀素没有一篇楷书的作品留下来。是不是因为怀素的楷书写不好呢?不得而知。 上一段中颜真卿为怀素作的序时这样的:向使师得亲承善诱(如果怀素能得到张旭老师的亲承善诱),函挹规模(挹取笔法规矩),则入室之宾,舍子奚适。(那么你怀素成为张旭的入室弟子,除了你还能有谁)。嗟叹不足,聊书此以冠诸篇首。(只好感叹有些美中不足,就把这个放在篇首 – 即作序)。是不是真的是颜真卿批评怀素的不足呢。颜真卿没有说明白不足的地方到底是什么。如果颜真卿真是批评,怀素老老实实把批评写在这里。说明怀素的豁达。
post 162, 2024-03-05, 怀素自叙帖 1
大草大家,应推张芝,怀素,张旭,黄庭坚,王铎等。我最喜欢的是张芝,张旭和怀素。他们三人的特点是衔接流畅且结字优美。黄庭坚是草书当作篆书写,速度很慢,章法安排是四面开张,太注重险奇,飘逸顿失,且又做作之嫌。王铎的草书,速度快,下笔有力度,章法左右摇摆,墨色也有安排。但是草书草得不彻底,结字胖如颜体。没有前三位得飘逸之态。 今天开始再临自叙帖。
post 161, 2024-03-01, 孔明诫子书
数年以前写过楷书诫子书。昨晚照着楷书又写了一遍。
post 160, 2024-02-28, 快雪时晴帖
偶然找到小孩画画的纸,letter sized。有点像毛边纸。试写快雪时晴帖。丢了“时”字:). 丧乱帖。用六页letter sized纸拼成一幅,不甚理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