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书

行书不急不徐,使用最为频繁。比之草书,形不连而意连。比之真书,则少纵略而动如云。行书自然而成。张怀瓘说行书为汉刘德升所造。此言大谬。行书即如人之行走,不必为任何人所造。汉简乃是基于隶书的行书。急就章乃是基于隶书的草书。人说行书在王羲之之后开始流行。我甚是质疑这种说法。观察东汉草圣张芝的冠军帖,草书结字已经那么漂亮。我不相信行书那时还没有出现。东晋王羲之前行书就已经十分流行。王羲之的父亲是王旷,其伯父王翼、叔父王廙,族叔王导、王敦、王邃。观察他们的字。哪个不是高手?所以行书出现,东汉即始。

当前对行书的排序。通常是兰亭序第一,祭侄文稿第二,寒食帖第三,等等。这种排序,都是人们一厢情愿。以上作品,都是随性写来,并无作品意识。其中充斥失败的笔法,失败的结构。但是世人总想把某种东西封圣,把失败也说成一种精心设计。我觉得大可不必。比如看第一列的兰亭序,癸丑暮春四字笔法结构上就有很多不足。迷信者把不足也当圭臬,近于愚矣。当然这些作品都是好作品。我的意思是也要有批评性的审美,无须盲目。

行书第一人 还是要推王羲之。比兰亭序更好的作品有很多。如三希中的快雪时晴帖,如丧乱贴,平安帖,二谢帖,等等。这些作品用笔精到,字的结构新奇优美。其后,献之次之。

唐人中行书不乏高手,但终不能与羲献比肩。好的作品有颜真卿的祭侄文稿,争座位帖,柳公权的蒙召帖,陆谦之的文赋,杨凝式的韭花帖,徐浩的朱巨川告身,李北海的诸多行书作品,也包括虞世南的积时帖,褚遂良家侄帖,欧阳询的张翰帖,等等。

宋代行书虽人称宋四家,但并不比唐人高。苏轼多用侧笔,好个“石压蛤蟆”。黄庭坚行书结字更有问题,称之“死蛇挂树”。米芾多被世人称赞,殊不知其结字偏俗,徒有“集字”虚名。蔡襄的字比之蔡京相差甚远。蔡京的字,取法颜真卿,其实在宋四家之上,偏偏他是“奸臣”。说到奸臣,秦桧的字也在宋四家之上。

元人当中,行书高手当推赵孟頫。赵孟頫的行书成就,应直接排在羲献之后。同时代的大家有鲜于枢和康里巎巎(nao2),其行书可于唐宋书家比肩。

明代好手中,当推董其昌和文征明。但董太单薄而文结字偏俗。

清代好手也不少。王铎古朴,梁同书梁诗正成亲王飘逸,张照硬朗,等等不一而足。比之唐宋明诸家,又逊一筹。

 

我计划把古文观止书写一遍。下面列出的是已经完成的。大部分是行书写成。偶尔也有楷书和草书。

古文观止 - 周文

秦文

汉文

六朝文

唐文

宋文

明文